73歲母親看上9000的養老院,兩個舅舅反對,我同意不是因為沒孝心

有人說:有兒有女的老人,去養老院不是子女不孝,而是彼此成全。
深以為然!母親獨居五年,看上一家每月9000的康養中心,提出去那裡養老。
兩個舅舅知道,都跑到我家勸阻母親,而我卻支持母親的決定。
不是我沒孝心,而是彼此成全,母親說在康養中心居住,心情愉悅。
雖說費用很高,但服務也是很好,我陪母親試住了三天,感覺物有所值。

我叫孫娟,今年50歲,還有幾年才能退休,獨生女兒還在讀書。
與前夫離婚多年,一直沒有再找,想著好好陪伴照顧父母。
誰知,父親五年前一夜沒有睡醒走了,母親萬分悲傷。
想把母親接到身邊,母親卻不願,說她一個人可以。
我只能下班後,開一個多小時的車,回家陪著母親。
時間久了,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小意外,母親說她想去養老院。
這樣,我就可以安心地工作,她也能好好地養老。
我能接受,但我不知道母親看上的養老院收費那麼高。
母親給我拿了宣傳畫冊,還給兩個舅舅打電話,邀請他們一起去。
兩個舅舅第二天就跑過來勸阻母親,說別看宣傳時說的很好,真正住進去就不一樣了。
舅舅們用身邊的事例勸說母親,母親說她已經去考察過了,環境非常好,跟公園一樣。
護工態度也好,她選擇單間,9000費用,舅舅們還是說不要去,有女兒幹嘛去哪兒。
母親卻說我忙工作,來回開車,上次就跟別人颳了一下,而且我也到了年歲,怕累著我。
舅舅們不同意,母親居然生氣了,說自己的事自己做主,雖然退休金不夠,但有存款。
母親說花自己的錢用不著舅舅們操心,就是存款花完了,還有房子,反正她是去定了。

舅舅們都勸不動母親,我也只能接受,幫母親收拾東西,提出我陪她試住幾天。
母親很開心,說還是我能理解她的苦楚,一個人在家確實過於孤獨寂寞。
帶了幾件簡單的行李,跟單位請了假,開車帶母親一起到康養中心。
辦理完住宿登記,把行李放到房間,母親就迫不及待地帶我參觀。
先是帶著去看她喜歡的圖書室,還有各種運動設施,最重要的是有個太極養生館。
接著我們到食堂吃飯,真是品目繁多,色香味俱全,還提醒各種基礎病的忌口。
每一道菜,能看出是經過用心搭配,營養均衡,看著就有食慾,回歸年少時的感覺。
母親吃的很多,說她喜歡這裡的口味,還有餐後水果拼盤。
養老院裡的綠化設施也很好,空氣清新,花草繁多,還有很大的室外活動中心。
陪母親散步時,遇到不少老年人在外面聊天,還有老人坐在長椅上看書曬太陽。
母親問我感覺如何,我由衷地說,是跟公園一樣,舒服暢快。
走了半個多小時,差不多把養老院走了一圈,我發現這裡除了價高,其他都好。

一起過來體驗的小舅舅還是不喜歡,指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說:
「這樣的在這裡花這麼多錢,還不是一樣,能自理在家多自由。」
母親太喜歡這裡,她才不搭理舅舅的絮叨,還是那句話,花我自己的錢,別人管不著。
小舅舅給我算了一筆帳,每月9000,一年就是差不多11萬塊錢。
母親的退休金在老輩人中算是高的,每月有6200,即使這樣也不夠,還得動用存款。
小舅舅擔心母親把錢都花在這上面,若真需要錢續命時,沒錢可咋辦?
他讓我給母親先辦理半年,在這裡享受享受也就算了,若住上十幾年,真得一套房子。
我笑著沒有接小舅舅的話,這裡的確超出母親的退休金,但母親喜歡就好。
孝順老人,不是只為省錢,更多的是讓老人身心愉悅的享受生活。
只要母親居住的開心,她感受到生活的愉悅,這錢就沒有白花。
試住三天,我都想提前退休來這裡跟母親一起養老,安逸,心靜,舒服。
跟母親商議,她是一年一續費,還是先辦理半年的。
母親說好是好,只是住了三天,還是有點想念社區里的老姐妹。
讓我先給她辦理半年的,看看再決定,最好不要一次性繳費。

老話說:「百善孝為先,論心不論跡,論跡貧家無孝子。」
在我看來,只要母親高興,住在這裡心情好,多活幾年就是最好的孝道。
回家給母親收拾好行李,再次開車給母親送過來,在這裡又陪了母親兩天。
我發現母親居然交到新朋友,每天都有事可做,跟新友約著去看書。
她們一起去散步,曬太陽,還在一起唱過去的歌謠。
看著母親的精氣神,我真心覺得,自己沒有極力反對母親是正確的選擇。
人老了,活著的意義是開心,而子女的孝心,是遵循老人的心愿,滿足老人的要求。
房呀,錢呀,不過是過眼雲煙,即使都留下了,老人的晚年不開心,又有啥意義。
想明白這些,我決定,以後不論母親提出什麼要求,只要她開心,我都接受。
通過母親去康養中心養老,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晚年,有了清晰的規劃。
首先是好好掙錢,未雨綢繆地多儲備些銀子,不拖累我女兒;
其次要保持好心態,鍛鍊好身體,還要有自己的愛好,有事做的晚年很開心。
最後是人老了,要有主見,獨立不僅僅是經濟,更多的是精神獨立,不被別人干擾。
對此大家如何看待我母親主動去每月9000的養老院這件事?
(本文故事源於生活,但高於生活,請理性閱讀。)
作者:華貴禪心
關注我的文字,走進你的心靈。你有故事,我有茶,一起暢聊餘生時光。
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