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婚後我媽問我分多少錢,我說凈身出戶,弟弟說:家裡不養閒人
01
我叫王芳,今年三十五歲,出生在一個小縣城的普通家庭。
由於家境並不富裕,我讀完高中後就出來打工了,沒有繼續上大學。
這些年,我一直在一家小公司做會計,工作穩定但收入不高。

婚姻方面,我在二十五歲那年,通過相親認識了前夫李浩,他在一家國企工作,條件還算不錯。
我們婚後育有一個女兒,但好景不長,李浩逐漸暴露出了大男子主義的一面,對家庭漠不關心,還時常對我指手畫腳。
我忍受了多年,終於在前年鼓起勇氣提出了離婚。

由於我沒有穩定的高收入,且為了女兒的撫養權不爭得太過激烈,我選擇了凈身出戶。
離婚後,我帶著女兒回到了娘家,想著先找個落腳的地方,再慢慢規劃未來。然而,現實卻給了我沉重一擊。
02
回到娘家的那天,我媽一邊炒菜一邊問我:「芳啊,你這次離婚分到多少錢?」我無奈地笑了笑,回答道:「媽,我什麼都沒要,凈身出戶了。」我媽一聽,臉色瞬間沉了下來,沒再說什麼。

晚上,我和弟弟王強坐在一起看電視,他瞥了我一眼,冷笑道:「姐,你這下可好了,成了無家可歸的人了。家裡可不養閒人啊。」
我聽後心裡一陣刺痛,弟弟的話像一把刀插進了我的心窩。
我知道,在這個家裡,我一直都是那個不被重視的女兒。

從小到大,家裡的資源都傾斜給了弟弟。
他想要什麼,爸媽都會盡力滿足;而我,卻總是被要求懂事、體諒家裡。
就連讀書的機會,也是因為弟弟學習成績不好,爸媽才讓我多讀了幾年書,希望我能有個好出路。
現在,我回來了,卻成了他們的負擔。

接下來的日子裡,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和疏離。媽媽總是有意無意地提醒我,家裡的開銷大,要我儘快找到工作搬出去。而弟弟呢,更是對我愛答不理,仿佛我這個姐姐就是多餘的。
為了能在娘家待下去,我開始四處找工作。
但由於年齡和學歷的限制,很多好工作都輪不到我。
最後,我只能在一家小超市做收銀員,工資勉強夠我和女兒的生活費。

即便如此,我還是盡力想要做到最好,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認可。
然而,生活總是充滿了變數。有一天,我下班回家,發現家裡的大門緊閉著。我敲了很久的門,媽媽才打開門,一臉不耐煩地說:「你回來得正好,趕緊收拾收拾東西搬出去吧。你弟弟要結婚了,家裡得騰個地方出來。」
我看著媽媽那張冷漠的臉,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和憤怒:「媽,我就這麼不招您待見嗎?離婚後我帶著女兒無處可去,只能回娘家。可您呢?您考慮過我的感受嗎?弟弟要結婚,我就得搬出去?這是我的家啊!」
媽媽聽後,嘆了口氣說:「芳啊,不是媽不心疼你。只是家裡的情況你也知道,你弟弟要結婚了,我們得為他考慮。你就當是幫媽一把吧。」
我聽著媽媽的話,心裡五味雜陳。我知道,在這個家裡,我永遠都是那個被犧牲的人。於是,我默默地收拾了行李,帶著女兒離開了這個曾經讓我以為可以依靠的家。
搬出去後,我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,開始了母女倆相依為命的生活。雖然生活很艱難,但我從未放棄過希望。我開始努力學習各種技能,希望能夠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,給女兒一個更好的未來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,但每一次我都會想起在娘家的那些日子,那些冷漠和疏離讓我更加堅定了要獨立、要堅強的決心。
慢慢地,我的生活開始有了起色。
我找到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,收入也提高了不少。
女兒在我的呵護下健康成長,她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動力和支柱。
然而,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,我還是會想起那個曾經讓我失望透頂的家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原諒他們,但我知道,我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擺布的弱女子了。我學會了獨立和堅強,也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和女兒。
03
如今,我已經離開娘家三年了。這三年里,我沒有再回過那個家,也沒有主動聯繫過他們。我知道,這個決定對我來說並不容易,但我相信這是我為了自己和女兒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。
有時候,我會想起媽媽那張冷漠的臉和弟弟那句「家裡不養閒人」的話。
雖然這些話曾經深深地傷害了我,但也讓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真諦。
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誰能夠永遠依靠別人生活下去。
只有學會了獨立和堅強,才能夠真正地掌控自己的命運。
對於未來,我沒有太多的奢望和期待。我只希望自己和女兒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,過上屬於我們自己的小日子。至於那個曾經讓我失望透頂的家,我想時間會慢慢地淡化一切,直到有一天我可以坦然地面對過去的一切。
而至於那些曾經傷害過我的人,我也許永遠都無法原諒他們,但我會選擇放下。因為放下並不意味著遺忘,而是意味著我已經從過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,開始擁抱屬於自己的新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