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曝亞洲將成胃癌重災區 「NG習慣」讓致病因子偷偷潛伏體內

2025-07-19     荊倫風     反饋
/www/bananadaily.net/web/images/image/2275/22754641.avif

▲醫曝亞洲將成胃癌重災區,「NG習慣」讓致病因子偷偷潛伏體內。

胃不舒服,其實兇手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。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,全球2008年至2017年出生的年輕人中,預估會有1560萬人罹患胃癌,其中大多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,屆時亞洲將會是重災區,避免共用筷子、杯子、避免生食跟喝未煮沸的水,可以降低感染風險。

張家銘在臉書粉絲團「基因醫師張家銘」表示,根據《自然醫學》202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,全球2008年至2017年出生的年輕人中,預估會有1560萬人罹患胃癌,其中有76%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,「更值得警惕的是,這些未來胃癌的個案有2/3集中在亞洲」。

張家銘說,這份研究顯示預防幽門螺旋桿菌,是全世界都應該重視的公共衛生戰略,尤其針對年輕族群,而從醫師的角度來看,幽門螺旋桿菌對身體造成的影響,遠遠超乎許多人的想像,「它不只讓我們胃痛、胃脹,更可能一步步把我們推向胃癌」。

張家銘解釋,幽門螺旋桿菌的CagA蛋白會偷偷開啟發炎開關,讓胃一直處在「慢火慢燉」的發炎狀態,「長期下來,這些慢性發炎不只讓胃細胞受傷,更會讓本來該幫我們抑制癌症的基因沉睡,像是細胞里的守門人倒下了,壞事也就開始發生」。

張家銘表示,慢性發炎不只會讓細胞失控,更可怕的是讓DNA不斷受損,幽門螺旋桿菌會誘發大量活性氧,破壞DNA、產生突變,尤其是關鍵的P53抑癌基因,被破壞之後,細胞再也沒有剎車,「久而久之,這些小傷口累積成大漏洞,細胞修不回來,癌症也就在這個時候悄悄成形」。

至於該如何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張家銘說,答案其實很簡單,就是從日常做起,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透過口口傳染或污染的食物、水源傳播,所以共餐時記得使用公筷母匙,別共用筷子、杯子或牙刷,外食時應避免生食來路不明的食材,飲水選擇煮沸或瓶裝水。

張家銘最後也提醒,若家人有感染記錄,其他成員最好也安排檢查,別等症狀出現才行動,若家中有人有胃癌病史、自己曾有胃潰瘍、或長期有消化不良的問題,也最好定期安排檢查,就算真的不幸感染,透過抗生素與胃藥搭配的「根除療法」,多數人都能成功治癒。

劉奇奇 • 1K次觀看
宋霖霖 • 2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2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2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1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970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3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8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920次觀看
劉奇奇 • 5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2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4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950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2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3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2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5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2K次觀看
劉奇奇 • 1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