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歲人瑞何君益於近日逝世,享年104歲。他從海南島來新加坡謀生,一生勤勞肯干,在橡膠園、峇峇娘惹家庭和英軍等領域打雜,最終成為一名廚師,養活一家。他熱愛學習,即使退休後仍渴望讀書,並創作了至少65首詩。他的精神鼓舞了家人,也為新加坡的建設做出了貢獻。
(新加坡訊)半年前愛妻病逝後思念不已,百歲人瑞茶飯不思、精神不振,在家中過世,享嵩壽104歲。
死者何君益於星期六(2日)晚上8時許過世,享嵩壽104歲。他年輕時從海南島來新加坡謀生,與妻子成婚後感情融洽,將四個孩子養育成人。
長子何子石(74歲,前著名廣播員)受訪時透露,母親今年2月因肺炎過世,父親之後就鬱鬱寡歡,常念叨母親。
「父親非常依賴母親,自母親去世後,他就大受打擊,常表達對母親的思念。」
何君益享嵩壽104歲。
《新明日報》報導,何子石說,從上周開始,父親就食欲不振,即使家人用勺子喂食,他也會吐出來。
「周六晚上約8時,我接到女傭打來的視頻電話,才獲悉父親過世。」
何子石憶述,父親小時候生活在海南島,因家中難以維持生計,就下南洋謀生,年輕時四處打雜。
「父親沒念多少書,曾到馬來西亞橡膠園做工,當時甚至不會英文與馬來文。」
當上廚師養活一家
他說,父親在橡膠園打工一陣子後,就回到新加坡,先投靠親戚,再托同鄉找工作。
「父親給峇峇娘惹家庭做過家庭雜工,也給英軍打雜過很長一段時間,學會了下廚,從此就當上廚師。」
他也提到,父親勤勉顧家,母親後來也外出打工,兩人每月賺取200多元,養活一家大小。
「父親每年都會匯錢給國內親人,也會寄送各種生活用品例如人參精、英雄牌鋼筆等回鄉。父母有餘力,也捐錢回家鄉建宗祠。隨著新加坡建設得越來越好,我們家生活條件也變得更好。」
何子石感嘆,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,40多年前就買了組屋,讓一家人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。
作為長子,何子石認為,父親不服輸、不屈服的精神,鼓舞了兄弟姐妹四人。「我向他學習,因此在工作上也全情投入。」
生前願望是讀書
何君益愛學習,退休後還寫了至少65首詩,並與其他作者出版詩集。
何子石提到,父親生前的願望是能夠一直讀書。
「父親只上到小學三年級,一直渴望繼續念書,但生活所迫,使他不得不放棄求學。」
後來,何君益主動讀夜校,退休後在外看到英文招牌,還會回家翻字典。
何子石說:「我還替父親找來如今大學生的詩律相關學習資料,他研究得頭頭是道,還寫出不少詩歌。」
何君益生前在《新風詩協會》擔任理事,還與其他作者一同出版詩集,其中收錄至少65首詩,有感時也會隨手作詩。